當前位置: 首頁 >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 >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政策法規 > 山東省青島市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

山東省青島市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

更新時間:2019-03-18 13:42:19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212收藏106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山東省青島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前依法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質、年齡在45歲以下的在崗鄉村醫生,鎮(街道)衛生院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享受同等待遇。

文件下載:嶗政辦發[2018]7號.pdf

通知原文:

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1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國辦發〔2015〕13號文件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5〕61號)、省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魯衛發〔2018〕6號)和《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青政辦發〔2017〕15號)等文件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解決人民群眾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需要與基層衛生人才隊伍招人難、留人難、成才難、活力低之間的突出矛盾,進一步加強我區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生(以下簡稱“基層醫生”)隊伍建設,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堅持?;?、強基層、建機制,以改革創新全面提升農村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構建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主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合理規劃和調整鄉村醫生資源總量及配備標準,建立健全鄉村醫生準入退出機制,創新鄉村醫生服務模式和激勵機制,落實和完善鄉村醫生補償、養老和培養培訓政策措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監管,加快建立一支素質較高、待遇合理、結構優化、扎根基層的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隊伍。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全科醫生,其中中醫類別占到20%以上。每家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不少于6名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少于2名全科醫生。推進中心社區衛生室或規劃內一體化衛生室建設,原則上按照每千人服務人口配備不低于1-1.5名鄉村醫生,居住分散的社區可適當增加,逐步實現每個衛生室至少2名鄉村醫生,有2名以上鄉村醫生的社區衛生室至少有1名女性鄉村醫生;80%以上的鄉村醫生具備??萍耙陨蠈W歷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45歲以下的鄉村醫生比例達到50%以上,年齡、學歷、職業資格結構更加合理。

二、加強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管理

(一)明確工作職責。鄉村醫生(包括在社區衛生室執業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主要負責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及約定的健康管理等家庭醫生服務工作,并承擔衛生計生部門委托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工作?;鶎俞t生除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外,重點負責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提供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村居為范圍的連續性、綜合性及協調性的治療、康復、護理服務。

(二)規范管理與考核。由區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定期對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開展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與質量、群眾滿意度、學習培訓、醫德醫風等方面,考核結果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公示,并作為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執業注冊、再注冊和財政補助的主要依據。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在執業許可范圍內執業,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和操作流程。各級要加強對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執業管理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嚴格鄉村醫生準入。在中心社區衛生室或規劃內衛生室從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格并按規定進行注冊。規范社會公開招聘和訂單定向培養鄉村醫生渠道。新進衛生室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新進的具有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畢業生,按照有關規定辦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訂單定向培養生自符合醫師資格考試條件起三年內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未取得的解除協議。

(四)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對年滿60歲的鄉村醫生辦理退出手續并離開社區衛生室崗位,確因工作需要,可返聘部分身體健康、專業技術能力強、群眾滿意度高的繼續執業,具體辦法由區衛生計生部門制定,并報市衛生計生委備案。因身體原因,不適合繼續在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要及時辦理退出手續??己瞬缓细竦泥l村醫生,不得繼續在衛生室執業。違法違紀或存在嚴重醫德醫風問題的鄉村醫生,由區衛生計生部門吊銷或暫扣其執業資格證,不得繼續在衛生室執業。因故自行退出的,要按照相關規定和協議辦理退出或注銷執業資格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符合條件的老年鄉村醫生及時足額發放生活補助。

三、加強鄉村醫生培養和基層醫生引進

(一)建立完善鄉村醫生定向委托培養機制。落實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政策,與醫學高等院校(含中醫藥院校)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定向培養對象優先從參加當年全國夏季高考,由定向培養院校錄取的嶗山籍高中畢業生中擇優錄用,免除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并每年補助不低于6000元的生活費;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到規劃內一體化衛生室服務,服務期不低于6年,所需經費由區級財政統籌落實。根據嶗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嶗山區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青嶗政字〔2015〕19號)文件要求及全區鄉村醫生缺口數量,自2019-2023年,每年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不多于10人。

(二)建立“區管街聘居用”機制。區級設立鄉村醫生人才庫,實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與新進的訂單定向委托培養醫學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6年之內工資標準與事業編招聘人員轉正定級后相同,保險按照企業合同用工標準繳納;6年之后按照其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參照現有職工工資標準確定薪酬。具有執業資格的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執業注冊,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在規劃內一體化衛生室執業。在2020年前,依法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質、年齡在45歲以下的規劃內衛生室在崗鄉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可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其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參照現有職工工資標準確定薪酬。社會招聘新進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按照其取得的專業技術資格,參照現有職工工資標準確定薪酬。

(三)完善招錄機制。對經公開招聘難以形成競爭的基層醫生崗位,在符合衛生執業準入條件下,可適當放寬報名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返聘中級以上職稱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專項補助,與其簽訂協議并繳納人身意外傷害險。鼓勵采取先面試后筆試的方式招聘基層醫生。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應聘基層醫療機構,在職稱晉升時予以傾斜。

(四)開展學歷教育。按照《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制定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繼續教育計劃。鼓勵45歲以下的在崗鄉村醫生與基層醫生進入高等醫學院校(含中醫藥院校)接受基層所需的醫學專業學歷教育,提高整體學歷層次。對按規定參加學歷教育并取得醫學相應學歷的在崗鄉村醫生,區政府可適當補助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鼓勵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提高基層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對在我區規劃內一體化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0元和5000元。

四、創新服務模式

(一)建立全科醫生隊伍。落實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有關政策,做好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銜接。在崗鄉村醫生按照有關規定參加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發放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可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相應專業類別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二)規范全科醫生執業注冊。完善全科醫生執業注冊管理相關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或多點執業,進一步優化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隊伍。通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取得全科醫學專業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應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通過省級衛生計生部門和中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其執業范圍注冊為全科醫學,同時可加注相應類別的其他專業。

(三)鞏固完善全科繼續醫學教育。本科醫學生畢業后全部納入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定向培養和招聘??漆t學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全部納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行鄉村醫生全員全科基本知識技能培訓,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補助經費由區財政承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補助標準。補助經費遵循“培訓一人,合格一人,補助一人”的原則,經省衛生計生委統一考核合格后,根據培訓對象的考核結果給予補助經費。對于單位委派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人員,委派單位應與其簽訂協議,就培訓期間待遇、培訓期滿后服務年限、違約處理辦法等進行約定。2019年以后畢業的訂單定向培養的醫學生規培及轉崗培訓時間不計入服務期內。

(四)推進基層契約式服務。融合社保機構的簽約服務,由二級及以上醫院??漆t師(含相關專業中醫類醫師)參加,分別與衛生院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等組成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和公共衛生醫師等組成家庭醫生服務醫師團隊,與患有慢性病、大病等重點人群簽訂年度服務協議,建立相對穩定的簽約服務關系,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簽約服務費由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分擔。探索提供差異性服務、分類簽約、有償簽約等多種簽約服務形式,滿足居民多層次服務需求。未簽約的居民接受基本醫療服務時,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

(五)拓寬發展空間。完善基層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職稱評審時不再對論文作硬性規定,重點評價業務能力等要素。合同管理鄉村醫生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職稱評審人員范圍。對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工作的醫務人員在晉升、評優、保障等政策方面予以傾斜,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提前1年參加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專業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定向培養的在崗鄉村醫生在取得全科執業醫師資格后,可提前1年晉升中級職稱,服務滿6年后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聘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六)建立基層坐診和巡診制度。結合衛生支農、衛生強基、“名醫下鄉”工作,開展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體化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內容的巡診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每年安排不少于30%的醫生輪流到衛生室定期坐診,累計不少于1個月,坐診和巡診情況納入職稱評聘和年度考核。

(七)規范在崗人員培訓。每年選派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優秀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到省、市級醫院接受免費培訓。建設至少1至2個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立適合基層工作特點的階段化、模塊化全科醫生培養體系,提升基層醫生急診搶救、高危孕產婦篩查、兒科等醫療服務能力,為分級診療夯實人才基礎。新進的鄉村醫生5年內應完成累計2年的常見病、慢性病、流行病等防治技術重點的全科實踐技能培訓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鄉村醫生每年培訓不少于2次,累計不少于2周,不得以會代訓。鄉村醫生每3年可到二級醫療衛生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進行1次不少于1個月的脫產進修。到規劃內一體化衛生室工作的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優先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資金由區財政預算安排。

(八)開展基層中醫藥人員師承教育工作。將考核合格的農村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項目,落實指導老師和繼承人的福利待遇和優惠政策,通過“繼承人跟師”學習、整理、繼承中醫藥老師的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培養一批適合基層需要的臨床型中醫藥人才,提升基層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五、保障基本待遇

(一)整合鄉村醫生補償政策。對合同管理鄉村醫生執業社區衛生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一般診療費、基本藥物補助、簽約服務費等,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醫療服務總收入實行統一管理,并按規定使用。

(二)提高基層待遇和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調控管理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提高服務質量獲得的當年收支結余,可按不超過40%的比例追加入單位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分配時向一線人員傾斜,吸引更多優秀人員扎根基層服務。

(三)妥善解決農村地區基層醫生住房問題。農村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利用現有職工宿舍用地、用房建設“周轉房”,妥善解決農村地區基層醫生、交流輪崗人員和對口支援醫師等居住問題。

六、改善工作條件和執業環境

(一)探索基層編制總量管理制度??商剿鲗嵭袇^域內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總額內自主動態調整,解決機構間服務人口和人員編制及人員配備不協調問題。新招聘的醫學畢業生可由區衛生計生部門按照競聘上崗、積分選崗、雙向選擇等方式安排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二)推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承辦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村衛生室。綜合考慮轄區服務人口、服務現狀、地理條件及預期目標等因素,按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社區衛生室設置標準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承辦一體化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村衛生室,配備所需人員,實行“區管街聘居用”,逐步推行人員、業務、財務、藥品、設備和績效考核等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統一管理。

(三)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或每3-10萬常住居民服務人口進行設置,占地面積原則上不少于3500平方米,以政府舉辦為主,人口規模大于10萬人的街道辦事處,應增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每0.5-1萬常住居民服務人口或步行10-15分鐘半徑設置1處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探索社區衛生服務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延伸舉辦,實現政府規劃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固定化和國有化(有固定的業務用房,由政府負責提供),區、街建立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支持房屋建設、維修、設備購置和日常運行。

(四)強化規劃內衛生室設施建設。街道辦事處是社區衛生室建設責任主體。居委會負責提供社區衛生室建設所需土地,各級部門可依托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采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方式,支持社區衛生室房屋建設和設備購置,配備清潔環保的取暖設施,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就診環境。實施農村小城鎮規劃建設以及“撤村改居”的地方,要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有關要求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機構和人員管理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關規定執行。

城市規劃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小區、實施農村新型社區規劃建設以及“撤村改居”的地方,房屋由政府統一規劃調配,配套社區衛生機構用房,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有關要求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將原衛生室改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機構和人員管理按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關規定執行。

(五)建立執業風險化解機制。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含規劃內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整體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等方式化解執業風險,醫療機構繳納部分由區財政撥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統一交付,個人部分由醫務人員本人繳納。對非規劃內村衛生室按照有關規定逐步過渡為其他醫療機構,不再加掛社區衛生室名稱。未經區衛生計生部門批準,衛生室嚴禁開展靜脈輸液項目。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到2020年,各基層醫療機構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檔案、基本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家醫簽約為核心的信息系統,支持健康檔案、基本診療與居民醫療保險信息聯動,逐步實現遠程培訓、遠程會診、績效考核、慢性病管理等功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把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隊伍建設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考慮,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衛生計生、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編制、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教體等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強化部門協調配合。要將社區衛生室建設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交付。

(二)加強經費保障。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政府補助政策,完善以政府為主導投入和經常性增長的基層醫療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及時足額下撥相關經費并確保??顚S?,有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正常發展。

(三)加強督導檢查。要將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隊伍建設情況納入重點督查范圍。要加大打擊非法行醫力度,設立有獎舉報電話,嚴厲打擊非正常渠道采購藥品、無證行醫、醫托詐騙、發布虛假醫藥廣告等非法活動,凈化基層執業環境。對在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鄉村醫生和基層醫生,可按國家、省、市有關規定給予適當激勵。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備考資料全部免費下載

  • 考試大綱
  • 備考計劃   
  • 真題答案與解析
  • 易錯練習
  • 精講知識點
  • 考前沖刺提分   
點擊領取資料

分享到: 編輯:謝曉英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97资源中文字幕-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