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內科主治醫師 > 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 > 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

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

更新時間:2022-04-07 11:05:03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232收藏23

內科主治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22年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已經公布,分為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荚嚧缶V內容與2021年相比有細微變化,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復習,環球網校編輯整理了“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相關內容,請參閱。
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

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

基礎知識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一)整體觀念 1.整體觀念的概念 1
2.整體觀念的內容 1
(二)辨證論治 1.癥、證、病的概念 1
2.辨證論治的概念 1
3.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1
二、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1
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1
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1
4.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
三、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五臟生理功能及相互關系 1
2.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1
3.指導疾病的診斷 1
4.指導疾病的治療 1
四、藏象 (一)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
(二)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
(三)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
(四)肝 1.主要生理功能 1
2.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
(五)腎 1.主要生理功能 1
2.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1
(六)膽 膽的生理功能 1
(七)胃 胃的生理功能 1
(八)小腸 小腸的生理功能 1
(九)大腸 大腸的生理功能 1
(十)膀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一)三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二)腦 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女子胞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2.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 1
(十四)臟腑之間的關系 1.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1
2.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1
3.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1
五、氣血津液 (一)氣 1.氣的生成 1
2.氣的分類 1
3.氣的運動 1
4.氣的功能 1
(二)血 1.血的生成 1
2.血的運行與功能 1
(三)津液 1.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1
2.津液的功能 1
(四)氣與血的關系 1.氣為血帥 1
2.血為氣母 1
(五)氣與津液的關系 1.氣能生津、行津和攝津 1
2.津能生氣、載氣 1
六、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點 1
2.六淫各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3.疫癘邪氣 1
(二)七情內傷 七情內傷致病的特點 1
(三)飲食失宜 飲食不節、不潔、偏嗜 1
(四)勞逸失度 1.過度勞累 1
2.過度安逸 1
(五)痰飲 痰飲的致病特點 1
(六)瘀血 1.瘀血的致病特點 1
2.瘀血的病癥特點 1
七、發病 (一)發病的基本原理 1.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1
2.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1
(二)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1.環境與發病 1
2.體質與發病 1
3.精神狀態與發病 1
八、病機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 1
2.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 1
(二)陰陽失調 1.陰陽偏勝 1
2.陰陽偏衰 1
3.陰陽互損 1
4.陰陽格拒 1
5.陰陽亡失 1
(三)氣的失常 1.氣虛 1
2.氣機失調 1
(四)血的失常 1.血虛 1
2.血行失常 1
(五)氣與血關系失調 1.氣滯血瘀 1
2.氣虛血瘀 1
3.氣不攝血 1
4.氣隨血脫 1
5.氣血兩虛 1
(六)津液代謝失常 1.津液不足 1
2.津液輸布、排泄障礙 1
(七)津液與氣血關系失調 1.水停氣阻 1
2.氣隨津脫 1
3.津虧血瘀 1
4.血瘀水停 1
(八)內生“五邪” 1.風氣內動 1
2.寒從中生 1
3.濕濁內生 1
4.津傷化燥 1
5.火熱內生 1
(九)疾病傳變 1.病位傳變 1
2.病性轉化 1
九、防治原則 (一)預防 1.未病先防 1
2.既病防變 1
(二)治則 1.正治與反治 1
2.治標與治本 1
3.扶正與祛邪 1
4.調整陰陽 1
5.三因制宜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氣·陰陽·五行   陰陽的基本概念、屬性特征 1
二、藏象   1.奇恒之腑、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 1
2.藏象的概念、藏象學說的基本內容 1
3.谷食精氣的輸布運行過程 1
4.宗氣、衛氣、營氣的循行及作用 1
三、病機   1.“陽虛則外寒,形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的機理 1
2. “百病生于氣”的發病學觀點 1
3.六淫的致病特點 1
4.病機十九條 1
5.五臟藏五神及五腑虛實證候 1
四、病證   1.熱病治療大法與飲食宜忌 1
2.“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機 1
3.行痹、痛痹、著痹的成因 1
五、診法   辨別陰陽屬性的重要性與四診合參 1
六、論治   1.正治法與反治法 1
2.因勢利導治則 1
七、養生   1.人生長壯老的規律,腎氣與生長、發育、生殖的關系 1
2.養生原則及意義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太陽病辨證論治 (一)太陽病本證 1.中風表虛證(桂枝湯證) 1
2.傷寒表實證(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 1
(二)太陽病變證 1.太陽蓄水證(五苓散證) 1
2.太陽蓄血證(桃核承氣湯證) 1
3.熱證(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1
4.脾虛證(小建中湯證) 1
5.陰陽兩虛證(炙甘草湯證) 1
6.熱實結胸證(小陷胸湯證) 1
7.痞證(半夏瀉心湯證、旋覆代赭湯證) 1
二、陽明病辨證論治 (一)陽明病本證 1.陽明病熱證(白虎加人參湯證) 1
2.陽明病實證(調胃承氣湯證、小承氣湯證、大承氣湯證) 1
(二)陽明病變證 濕熱發黃證(茵陳蒿湯證) 1
三、少陽病辨證論治 (一)少陽病本證 少陽病本證(小柴胡湯證) 1
(二)少陽病兼變證 少陽病兼變證(大柴胡湯證) 1
四、太陰病辨證論治 太陰腹痛證 太陰腹痛證(桂枝加芍藥湯證) 1
五、少陰病辨證論治 (一)少陰病本證 1.少陰寒化證(四逆湯證、真武湯證) 1
2.少陰熱化證(黃連阿膠湯證、豬苓湯證) 1
(二)少陰病兼變證 1.兼表證(麻黃細辛附子湯證) 1
2.疑似證(四逆散證) 1
六、厥陰病辨證論治 厥陰病本證 1.寒熱錯雜證(烏梅丸證) 1
2.厥陰病寒證(當歸四逆湯證、吳茱萸湯證) 1
3.厥陰熱利(白頭翁湯證) 1
七、霍亂病辨證論治 霍亂病辨治 霍亂病辨治(理中丸證) 1
八、陰陽易瘥后勞復病辨證治 瘥后勞復證 瘥后勞復證(竹葉石膏湯證)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痙濕暍病篇 (一)痙病證治 柔痙證治(瓜蔞桂枝湯證) 1
(二)濕病證洽 1.風濕在表證(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證) 1
2.風濕兼氣虛證(防己黃芪湯證) 1
二、中風歷節病篇 (一)歷節病證治 1.風濕歷節證(桂枝芍藥知母湯證) 1
2.寒濕歷節證(烏頭湯證) 1
三、血痹虛勞病篇 (一)血痹證治 血痹重證(黃芪桂枝五物湯證) 1
(二)虛勞病證治 1.虛勞失精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 1
2.虛勞腰痛證(腎氣丸證) 1
3.虛勞不寐(酸棗仁湯證) 1
四、咳嗽上氣病篇 (一)肺痿證治 1.虛熱肺痿(麥門冬湯證) 1
2.虛寒肺痿(甘草干姜湯證) 1
(二)肺癰證洽 1.邪實壅滯證(葶藶大棗瀉肺湯證) 1
2.血腐膿潰證(桔梗湯證) 1
五、短氣病篇 (一)胸痹證治 1.胸痹病機 1
2.類證鑒別 1
3.胸痹主證(瓜蔞薤白白酒湯證) 1
4.胸痹急證(薏苡附子散證) 1
(二)心痛證治 心痛急證(烏頭赤石脂丸證) 1
六、腹滿寒疝宿食病篇 腹滿證治 1.脾胃虛寒證(大建中湯證) 1
2.寒實內結證(大黃附子湯證) 1
七、痰飲咳嗽病篇 痰飲證治 飲停心下證(苓桂術甘湯證) 1
八、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一)消渴證治 肺胃熱盛,氣津兩傷證(白虎加人參湯證) 1
(二)小便不利證治 上燥下寒水停證(瓜蔞瞿麥丸證) 1
九、黃疸病篇 黃疸 1.濕熱并重證(茵陳蒿湯證) 1
2.濕重于熱證(茵陳五苓散證) 1
十、婦人妊娠病篇 (一)癥病證治 癥病漏下證(桂枝茯苓丸證) 1
(二)腹痛證治 肝脾失調證(當歸芍藥散證) 1
十一、婦人病篇 (一)崩漏證治 虛寒夾瘀證(溫經湯證) 1
(二)梅核氣證治 氣滯痰凝證(半夏厚樸湯證)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溫熱類溫病 (一)主要溫熱類溫病的傳變規律 1.風溫病的傳變規律 1
2.春溫病的傳變規律 1
3.暑溫病的傳變規律 1
(二)溫熱類溫病主要證治 1.衛分證治(銀翹散、桑菊飲) 1
2.氣分證治(宣白承氣湯、清燥救肺湯) 1
3.營分證治(清營湯) 1
4.熱陷心包證治(清宮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 1
5.熱盛動風證治(羚角鉤藤湯) 1
6.血分證洽(犀角地黃湯) 1
7.真陰耗竭證治(加減復脈湯) 1
8.虛風內動證治(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 1
9.后期正虛邪戀證治(黃連阿膠湯、青蒿鱉甲湯) 1
二、濕熱類溫病 (一)主要濕熱類溫病的傳變規律 1.濕溫病的傳變規律 1
2.伏暑病的傳變規律 1
(二)濕熱類溫病主要證治 1.濕溫病初發證治(三仁湯、藿樸夏苓湯) 1
2.濕困中焦證治(雷氏芳香化濁法、三仁湯) 1
3.濕阻膜原證治(雷氏宣透膜原法) 1
4.濕熱中阻證治(王氏連樸飲) 1
5.濕熱蘊毒證治(甘露消毒丹) 1
6.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治(菖蒲郁金湯、蘇合香丸、至寶丹) 1
7.暑濕郁阻少陽證治(蒿芩清膽湯) 1
8.暑濕彌漫三焦證治(三石湯) 1
9.余濕留戀證治(薛氏五葉蘆根湯) 1
三、溫毒類溫病 溫毒類溫病 1.大頭瘟毒盛肺胃證治(普濟消毒飲) 1
2.爛喉痧毒燔氣營(血)證治(涼營清氣湯)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藥性理論 (一)四氣 1.四氣所表示藥物的作用 1
2.四氣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1
(二)五味 五味所表示藥物的作用 1
(三)升降浮沉 1.影響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升浮與沉降的不同作用 1
3.升浮沉降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1
(四)歸經 1.歸經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1
2.歸經理論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1
(五)毒性 1.毒性的含義 1
2.正確對待中藥的毒性 1
3.引起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1
4.掌握藥物毒性對指導臨床用藥的意義 1
二、中藥的配伍與用藥禁忌 (一)中藥的配伍 1.配伍的意義 1
2.配伍的內容 1
(二)中藥的用藥禁忌 1.配伍禁忌 1
2.婦娠用藥禁忌 1
3.證候用藥禁忌 1
4.服藥時的飲食禁忌 1
三、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一)劑量 確定劑量的因素 1
(二)用法 1.特殊煎法 1
2.服藥法 1
四、解表藥 (一)概述 1.解表藥的性能特點 1
2.解表藥的功效 1
3.解表藥的適應范圍 1
4.解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解表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解表藥的功效 1
7.各類解表藥的適應范圍 1
(二)發散風寒藥 麻黃、桂枝、紫蘇、生姜、香薷、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藁本、蒼耳子、辛夷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發散風熱藥 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柴胡、升麻、葛根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五、清熱藥 (一)概述 1.清熱藥的性能特點 1
2.清熱藥的功效 1
3.清熱藥的適應范圍 1
4.清熱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清熱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清熱藥的功效 1
7.各類清熱藥的適應范圍 1
(二)清熱瀉火藥 石膏、知母、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梔子、夏枯草、決明子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清熱燥濕藥 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苦參、白鮮皮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連翹、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青黛、貫眾、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樓、拳參、土茯苓、魚腥草、大血藤、敗醬草、射干、山豆根、馬勃、白頭翁、馬齒莧、鴉膽子、半邊蓮、白花蛇舌草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五)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六)清虛熱藥 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六、瀉下藥 (一)概述 1.瀉下藥的性能特點 1
2.瀉下藥的功效 1
3.瀉下藥的適應范圍 1
4.瀉下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瀉下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瀉下藥的功效 1
7.各類瀉下藥的適應范圍 1
(二)攻下藥 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潤下藥 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峻下逐水藥 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七、祛風濕藥 (一)概述 1.祛風濕藥的性能特點 1
2.祛風濕藥的功效 1
3.祛風濕藥的適應范圍 1
4.祛風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祛風濕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祛風濕藥的功效 1
7.各類祛風濕藥的適應范圍 1
(二)祛風寒濕藥 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木瓜、海風藤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祛風濕熱藥 秦艽、防己、豨薟草、雷公藤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祛風濕強筋骨藥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八、化濕藥 (一)概述 1.化濕藥的性能特點 1
2.化濕藥的功效 1
3.化濕藥的適應范圍 1
4.化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藿香、佩蘭、蒼術、厚樸、砂仁、白豆蔻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九、利水滲濕藥 (一)概述 1.利水滲濕藥的性能特點 1
2.利水滲濕藥的功效 1
3.利水滲濕藥的適應范圍 1
4.利水滲濕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利水滲濕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利水滲濕藥的功效 1
7.各類利水滲濕藥的適應范圍 1
(二)利水消腫藥 茯苓、薏苡仁、豬苓、澤瀉、香加皮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麥、萹蓄、地膚子、海金沙、石韋、萆薢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利濕退黃藥 茵陳、金錢草、虎杖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溫里藥 (一)概述 1.溫里藥的性能特點 1
2.溫里藥的功效 1
3.溫里藥的適應范圍 1
4.溫里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高良姜、小茴香、丁香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一、理氣藥 (一)概述 1.理氣藥的性能特點 1
2.理氣藥的功效 1
3.理氣藥的適應范圍 1
4.理氣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陳皮、青皮、枳實、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藥、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二、消食藥 (一)概述 1.消食藥的性能特點 1
2.消食藥的功效 1
3.消食藥的適應范圍 1
4.消食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山楂、神曲、麥芽、谷芽、稻芽、萊菔子、雞內金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三、驅蟲藥 (一)概述 1.驅蟲藥的性能特點 1
2.驅蟲藥的功效 1
3.驅蟲藥的適應范圍 1
4.驅蟲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使君子、苦棟皮、檳榔、南瓜子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四、止血藥 (一)概述 1.止血藥的性能特點 1
2.止血藥的功效 1
3.止血藥的適應范圍 1
4.止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止血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止血藥的功效 1
7.各類止血藥的適應范圍 1
(二)涼血止血藥 小薊、地榆、槐花、側柏葉、白茅根、苧麻根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化瘀止血藥 三七、茜草、蒲黃、降香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收斂止血藥 白及、仙鶴草、血余炭、棕櫚炭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五)溫經止血藥 炮姜、艾葉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五、活血化瘀藥 (一)概述 1.活血化瘀藥的性能特點 1
2.活血化瘀藥的功效 1
3.活血化瘀藥的適應范圍 1
4.活血化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活血化瘀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活血化瘀藥的功效 1
7.各類活血化瘀藥的適應范圍 1
(二)活血止痛藥 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沒藥、五靈脂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活血調經藥 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澤蘭、牛膝、雞血藤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活血療傷藥 土鱉蟲、馬錢子、自然銅、蘇木、骨碎補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五)破血消癥藥 莪術、三棱、水蛭、穿山甲、斑蝥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藥 (一)概述 1.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性能特點 1
2.化痰止咳平喘藥的功效 1
3.化痰止咳平嘴藥的適應范圍 1
4.化痰止咳平喘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化止咳平喘藥的功效 1
7.各類化止咳平喘藥的適應范圍 1
(二)溫化寒痰藥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莢、旋覆花、白前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清化熱痰藥 川貝母、浙貝母、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黃藥子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紫蘇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七、安神藥 (一)概述 1.安神藥的性能特點 1
2.安神藥的功效 1
3.安神藥的適應范圍 1
4.安神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安神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安神藥的功效 1
7.各類安神藥的適應范圍 1
(二)重鎮安神藥 朱砂、磁石、琥珀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遠志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八、平肝息風藥 (一)概述 1.平肝息風藥的性能特點 1
2.平肝息風藥的功效 1
3.平肝息風藥的適應范圍 1
4.平肝息風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平肝息風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平肝息風藥的功效 1
7.各類平肝息風藥的適應范圍 1
(二)平抑肝陽藥 石決明、珍珠母、牡蠣、代赭石、刺蒺藜、羅布麻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天麻、地龍、全蝎、蜈蚣、僵蠶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十九、開竅藥 (一)述 1.開竅藥的性能特點 1
2.開竅藥的功效 1
3.開竅藥的適應范圍 1
4.開竅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二十、補虛藥 (一)概述 1.補虛藥的性能特點 1
2.補虛藥的功效 1
3.補虛藥的適應范圍 1
4.補虛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補虛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補虛藥的功效 1
7.各類補虛藥的適應范圍 1
(二)補氣藥 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藥、白扁豆、甘草、大棗、飴糖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補陽藥 鹿茸、紫河車、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續斷、肉蓯蓉、鎖陽、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沙苑子、蛤蚧、冬蟲夏草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補血藥 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烏、龍眼肉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五)補陰藥 北沙參、南沙參、百合、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枸杞子、墨旱蓮、女貞子、龜甲、鱉甲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二十一、收澀藥 (一)概述 1.收澀藥的性能特點 1
2.收澀藥的功效 1
3.收澀藥的適應范圍 1
4.收澀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5.各類收澀藥的性能特點 1
6.各類收澀藥的功效 1
7.各類收澀藥的適應范圍 1
(二)固表止汗藥 麻黃根、浮小麥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三)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烏梅、五倍子、罌粟殼、訶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四)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海螵蛸、蓮子、芡實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二十二、涌吐藥 (一)概述 1.涌吐藥的性能特點 1
2.涌吐藥的功效 1
3.涌吐藥的適應范圍 1
4.涌吐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常山、瓜蒂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二十三、攻毒殺蟲止癢藥 (一)概述 1.攻毒殺蟲止癢藥的性能特點 1
2.攻毒殺蟲止癢藥的功效 1
3.攻毒殺蟲止癢藥的適應范圍 1
4.攻毒殺蟲止癢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
(二)具體藥物 雄黃、硫黃、白礬、蛇床子、大蒜的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藥物功用異同點 1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概述 (一)方劑與治法 1.方劑與治法的關系 1
2.常用治法 1
(二)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1.方劑配伍的目的 1
2.方劑的組方原則 1
3.方劑的變化形式 1
(三)常用劑型 常用劑型的特點及臨床意義 1
二、解表劑 (一)概述 1.解表劑的適用范圍 1
2.解表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辛溫解表 1.桂枝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麻黃湯的鑒別應用 1
2.九味羌活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3.小青龍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4.香蘇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三)辛涼解表 1.銀翹散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桑菊飲的鑒別應用 1
2.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 1
3.柴葛解肌湯的組方原理 1
(四)扶正解表 1.敗毒散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參蘇飲的鑒別應用 1
2.麻黃細辛附子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 1
三、瀉下劑 (一)概述 1.瀉下劑的適用范圍 1
2.瀉下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寒下 1.大承氣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的鑒別應用 1
2.大黃牡丹湯的組方原理 1
(三)溫下 溫脾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大黃附子湯的鑒別應用 1
(四)潤下 1.麻子仁丸的組方原理 1
2.濟川煎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麻子仁丸的鑒別應用 1
(五)逐水 十棗湯的組方原理及應用注意事項 1
(六)攻補兼施 黃龍湯的組方原理 1
四、和解劑 (一)概述 1.和解劑的適用范圍 1
2.和解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和解少陽 1.小柴胡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大柴胡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小柴胡湯的鑒別應用 1
3.蒿芩清膽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小柴胡湯的鑒別應用 1
(三)調和肝脾 1.四逆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逍遙散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四逆散的鑒別應用 1
3.痛瀉要方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逍遙散的鑒別應用 1
(四)調和腸胃 半夏瀉心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五、清熱劑 (一)概述 1.清熱劑的適用范圍 1
2.清熱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清氣分熱 1.白虎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竹葉石膏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白虎湯的鑒別應用 1
(三)清營涼血 1.清營湯的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黃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清營湯的鑒別應用 1
(四)清熱解毒 1.黃連解毒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涼膈散的組方原理 1
3.普濟消毒飲的組方原理 1
4.仙方活命飲的組方原理 1
(五)清臟腑熱 1.導赤散的組方原理 1
2.龍膽瀉肝湯的組方原理 1
3.左金丸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龍膽瀉肝湯的鑒別應用 1
4.清胃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5.玉女煎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清胃散的鑒別應用 1
6.瀉白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鑒別應用 1
7.葦莖湯的組方原理 1
8.葛根黃芩黃連湯的組方原理 1
9.芍藥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白頭翁湯的鑒別應用 1
(六)清虛熱 1.青蒿鱉甲湯的組方原理 1
2.當歸六黃湯的組方原理 1
六、祛暑劑 (一)概述 1.祛暑劑的適用范圍 1
2.祛暑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三)祛暑利濕 六一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四)清暑益氣 清暑益氣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竹葉石膏湯的鑒別應用 1
七、溫里劑 (一)概述 1.溫里劑的適用范圍 1
2.溫里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溫中祛寒 1.理中丸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小建中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理中丸的鑒別應用 1
3.吳茱萸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理中丸、左金丸的鑒別應用 1
(三)回陽救逆 四逆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參附湯的鑒別應用 1
(四)溫經散寒 1.當歸四逆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陽和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仙方活命飲的鑒別應用 1
八、補益劑 (一)概述 1.補益劑的適用范圍及配伍規律 1
2.補益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補氣 1.四君子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參苓白術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四君子湯的鑒別應用 1
3.補中益氣湯的組方原理 1
4.生脈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竹葉石膏湯的鑒別應用 1
5.玉屏風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桂枝湯的鑒別應用 1
(三)補血 1.四物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當歸補血湯的組方原理 1
3.歸脾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四)氣血雙補 炙甘草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生脈散的鑒別應用 1
(五)補陰 1.六味地黃丸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大補陰丸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六味地黃丸的鑒別應用 1
3.一貫煎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逍遙散的鑒別應用 1
(六)補陽 腎氣丸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七)陰陽雙補 地黃飲子的組方原理 1
九、固澀劑 (一)概述 1.固澀劑的適用范圍 1
2.固澀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固表止汗 牡蠣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玉屏風散的鑒別應用 1
(三)澀腸固脫 1.真人養臟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芍藥湯的鑒別應用 1
2.四神丸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理中丸、痛瀉要方的鑒別應用 1
(四)澀精止遺 桑螵蛸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縮泉丸的鑒別應用 1
(五)固崩止帶 1.固沖湯的組方原理 1
2.固經丸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固沖湯的鑒別應用 1
3.易黃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完帶湯的鑒別應用 1
十、安神劑 (一)概述 1.安神劑的適用范圍 1
2.安神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重鎮安神 朱砂安神丸的組方原理 1
(三)滋養安神 1.酸棗仁湯的組方原理 1
2.天王補心丹的組方原理 1
十一、開竅劑 (一)概述 1.開竅劑的適用范圍 1
2.開竅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涼開 1.安宮牛黃丸的組方原理 1
2.至寶丹與安宮牛黃丸、紫雪的鑒別應用 1
(三)溫開 蘇合香丸的組方原理 1
十二、理氣劑 (一)概述 1.理氣劑的適用范圍 1
2.理氣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行氣 1.越鞠丸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組方原理 1
3.半夏厚樸湯的組方原理 1
4.天臺烏藥散的組方原理 1
5.暖肝煎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一貫煎的鑒別應用 1
(三)降氣 1.蘇子降氣湯的組方原理 1
2.定喘湯的組方原理 1
3.旋覆代赭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吳茱萸湯的鑒別應用 1
4.橘皮竹茹湯的組方原理 1
十三、理血劑 (一)概述 1.理血劑的適用范圍及配伍規律 1
2.理血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氣湯的組方原理 1
2.血府逐瘀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3.補陽還五湯的組方原理 1
4.復元活血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血府逐瘀湯的鑒別應用 1
5.溫經湯的組方原理 1
6.生化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溫經湯的鑒別應用 1
7.失笑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金鈴子散的鑒別應用 1
8.桂枝茯苓丸的組方原理 1
(三)止血 1.十灰散的組方原理 1
2.咳血方的組方原理 1
3.小薊飲子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導赤散的鑒別應用 1
4.槐花散的組方原理 1
5.黃土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歸脾湯的鑒別應用 1
十四、治風劑 (一)概述 1.治風劑的適用范圍 1
2.治風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疏散外風 1.川芎茶調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九味羌活湯的鑒別應用 1
2.大秦艽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地黃飲子的鑒別應用 1
3.牽正散的組方原理 1
4.小活絡丹的組方原理 1
5.消風散的組方原理 1
(三)平息內風 1.羚角鉤藤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紫雪的鑒別應用 1
2.鎮肝熄風湯的組方原理 1
3.天麻鉤藤飲的組方原理及其與鎮肝熄風湯的鑒別應用 1
4.大定風珠的組方原理 1
十五、治燥劑 (一)概述 1.治燥劑的適用范圍 1
2.治燥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輕宣外燥 1.杏蘇散的組方原理 1
2.桑杏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桑菊飲的鑒別應用 1
3.清燥救肺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桑杏湯的鑒別應用 1
(三)滋陰潤燥 1.增液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麥門冬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炙甘草湯、清燥救肺湯的鑒別應用 1
3.百合固金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咳血方的鑒別應用 1
4.養陰清肺湯的組方原理 1
十六、祛濕劑 (一)概述 1.祛濕劑的適用范圍 1
2.祛濕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燥濕和胃 1.平胃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藿香正氣散的組方原理 1
(三)清熱祛濕 1.茵陳蒿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八正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小薊飲子的鑒別應用 1
3.三仁湯的組方原理 1
4.甘露消毒丹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三仁湯的鑒別應用 1
5.連樸飲的組方原理 1
6.二妙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四)利水滲濕 1.五苓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豬苓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五苓散的鑒別應用 1
3.防己黃芪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玉屏風散的鑒別應用 1
(五)溫化寒濕 1.苓桂術甘湯的組方原理 1
2.真武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 1
3.實脾散的組方原理及其與真武湯的鑒別應用 1
4.萆薢分清飲的組方原理及其與桑螵蛸散的鑒別應用 1
(六)祛風勝濕 1.羌活勝濕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九味羌活湯的鑒別應用 1
2.獨活寄生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十七、祛痰劑 (一)概述 1.祛痰劑的適用范圍及配伍規律 1
2.祛痰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燥濕化痰 1.二陳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1
2.溫膽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及其與蒿芩清膽湯的鑒別應用 1
(三)清熱化痰 1.清氣化痰丸的組方原理 1
2.小陷胸湯的組方原理、加減化裁 1
(四)潤燥化痰 貝母瓜蔞散的組方原理 1
(五)溫化寒痰 三子養親湯的組方原理 1
(六)治風化痰 1.止嗽散的組方原理 1
2.半夏白術天麻湯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天麻鉤藤飲的鑒別應用 1
十八、消食劑 (一)概述 1.消食劑的適用范圍 1
2.消食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
(二)消食化滯 1.保和丸的組方原理 1
2.枳實導滯丸的組方原理 1
(三)健脾消食 健脾丸的組方原理及其與參苓白術散的鑒別應用 1
十九、驅蟲劑   烏梅丸的組方原理 1

注:

1.組方原理指據證審機、立法遣藥、合理配伍的邏輯聯系。

2.加減化裁主要是指 《大綱細則》 中涉及的常用加減、附方。

3.鑒別應用指兩首或兩首以上方劑在主治、組成、配伍、功用等方面的對比分析。

4.凡大綱中涉及的方劑,考生均應掌握其組成、用法、功用、主治內容。

溫馨提示:為了提前獲取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準考證打印、考試、成績查詢、證書領取等重要時間節點信息,考生可以使用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功能,屆時環球網校會以短信形式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相關專業知識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問診 (一)問寒熱 1.問寒熱的含義 2
2.寒熱癥狀的常見類型、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二)問汗 異常汗出的常見類型、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三)問疼痛 1.疼痛的性質及其臨床意義 2
2.疼痛的部位及其臨床意義 2
(四)問頭身胸腹 頭暈、胸悶、心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五)問耳目 1.耳部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目部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六)問睡眠 失眠、嗜睡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七)問飲食口味 1.口渴與飲水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食欲與食量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3.口味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八)問二便 1.大便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小便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九)問經帶 1.月經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帶下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二、望診 (一)望神 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臨床表現、相關鑒別及臨床意義 2
2.神亂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二)望面色 1.常色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病色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意義 2
3.五色主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及意義 2
4.望色十法的含義及具體內容 2
(三)望頭面 1.望頭部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望面部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四)望五官 1.望目部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望口與唇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3.望齒與齦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4.望咽喉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五)望軀體 望頸項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六)望皮膚 斑疹、水皰、瘡瘍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七)望排出物 望痰及嘔吐物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三、舌診 (一)舌診原理 舌與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關系 2
(二)正常舌象 1.正常舌象的特點 2
2.正常舌象的臨床意義 2
(三)望舌質 1.舌色異常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 2
2.舌形異常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 2
3.舌態異常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 2
4.舌下絡脈異常的表現特征及臨床意義 2
(四)望舌苔 1.望舌質的內容及臨床意義 2
2.望苔色的內容及臨床意義 2
(五)舌質舌苔的綜合分析及臨床意義 1.舌質舌苔的綜合分析 2
2.舌診的臨床意義 2
四、聞診 (一)聽聲音 1.聲音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2.語言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3.呼吸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4.咳嗽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5.胃腸聲音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二)嗅氣味 口氣、病室氣味異常的臨床表現及意義 2
五、脈診 (一)診脈概說 1.寸口診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臟腑 2
2.診脈方法 2
3.脈象要素 2
(二)正常脈象 1.正常脈象的特點 2
2.胃、神、根的含義 2
(三)常見病脈 1.常見病脈的脈象特征及鑒別 2
2.常見病脈的臨床意義 2
(四)相兼脈 常見相兼脈的表現及臨床意義 2
(五)診小兒脈 1.小兒正常脈象的特點 2
2.常見小兒病脈的臨床意義 2
六、八綱辨證 (一)八綱基本證候 1.表里證候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要點 2
2.寒熱證候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要點 2
3.虛實證候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要點 2
4.陰陽證候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要點 2
(二)八綱證候間的關系 1.證候相兼的內容 2
2.證候錯雜的內容 2
3.證候轉化的內容 2
4.證候真假的概念、內容及鑒別 2
七、病性辨證 (一)陰陽虛損辨證 1.陽虛證、陰虛證的臨床表現 2
2.亡陽證、亡陰證的臨床表現及鑒別要點 2
(二)辨氣血證候 1.氣虛類證的辨證要點 2
2.血虛類證的辨證要點 2
3.氣滯類證的辨證要點 2
4.血瘀證的辨證要點 2
5.血熱證的辨證要點 2
6.血寒證的辨證要點 2
(三)辨津液類證候 痰證、飲證、水停證、津液虧虛證的臨床表現、證候鑒別與臨床意義 2
八、臟腑辨證 (一)辨心病證候 1.心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心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二)辨肺病證候 1.肺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肺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三)辨脾病證候 1.脾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脾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四)辨肝病證候 1.肝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肝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五)辨腎病證候 1.腎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腎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六)辨腑病證候 1.腑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腑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七)辨臟腑兼病證候 1.臟腑兼病各證候的臨床表現 2
2.臟腑兼病各證候的鑒別要點 2
九、其他辨證方法概要 (一)辨六經病證 1.太陽病證的辨證要點 2
2.陽明病證的辨證要點 2
3.少陽病證的辨證要點 2
4.太陰病證的辨證要點 2
5.少陰病證的辨證要點 2
6.厥陰病證的辨證要點 2
7.六經病證的傳變 2
(二)辨衛氣營血病證 1.衛分證的辨證要點 2
2.氣分證的辨證要點 2
3.營分證的辨證要點 2
4.血分證的辨證要點 2
5.衛氣營血病證的傳變 2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癥狀學 (一)發熱 1.發熱的病因 2
2.發熱的臨床表現 2
3.發熱的伴隨癥狀 2
4.發熱的問診要點 2
(二)頭痛 1.頭痛的病因 2
2.頭痛的問診要點 2
(三)胸痛 1.胸痛的病因 2
2.胸痛的問診要點 2
(四)腹痛 1.腹痛的病因 2
2.腹痛的問診要點 2
(五)咳嗽與咯痰 1.咳嗽的病因 2
2.咳嗽與咯痰的問診要點 2
(六)咯血 1.咯血的病因 2
2.咯血的問診要點 2
3.咯血與嘔血的鑒別 2
(七)呼吸困難 1.呼吸困難的病因 2
2.呼吸困難的臨床表現 2
3.呼吸困難的伴隨癥狀 2
4.呼吸困難的問診要點 2
(八)發紺 1.發紺的病因與臨床表現 2
2.發紺的問診要點 2
(九)水腫 1.水腫的病因 2
2.水腫的問診要點 2
(十)惡心與嘔吐 1.惡心與嘔吐的病因 2
2.惡心與嘔吐的問診要點 2
(十一)嘔血與黑便 1.嘔血與黑便的病因 2
2.嘔血與黑便的問診要點 2
(十二)腹瀉 1.腹瀉的病因 2
2.腹瀉的問診要點 2
(十三)黃疸 1.黃疸的分類及其特點 2
2.黃疸的問診要點 2
(十四)皮膚黏膜出血 1.皮膚黏膜出血的病因 2
2.皮膚黏膜出血的問診要點 2
(十五)抽搐 1.抽搐的病因 2
2.抽搐的問診要點 2
(十六)意識障礙 1.意識障礙的病因 2
2.意識障礙的臨床表現 2
3.意識障礙的伴隨癥狀 2
4.意識障礙的問診要點 2
二、問診 問診的方法及內容 1.問診的方法 2
2.問診的內容 2
三、檢體診斷 (一)基本檢查法 1.視診 2
2.觸診 2
3.叩診 2
4.聽診 2
5.嗅診 2
(二)一般檢查 1.全身狀態檢查 2
2.皮膚檢查 2
3.淋巴結檢查 2
(三)頭部檢查 1.頭顱檢查 2
2.頭部器官檢查 2
(四)頸部檢查 1.頸部姿勢與運動 2
2.頸部皮膚、包塊與血管檢查 2
3.甲狀腺檢查 2
4.氣管檢查 2
(五)胸壁及胸廓檢查 1.胸部體表標志 2
2.胸廓檢查 2
3.胸壁檢查 2
4.乳房檢查 2
(六)肺和胸膜檢查 1.視診 2
2.觸診 2
3.叩診 2
4.聽診 2
5.肺與胸膜常見病的體征 2
(七)心臟、血管檢查 1.視診 2
2.觸診 2
3.叩診 2
4.聽診 2
5.血管檢查 2
6.循環系統常見病的體征 2
(八)腹部檢查 1.視診 2
2.觸診 2
3.叩診 2
4.聽診 2
5.腹部常見疾病的體征 2
(九)肛門、直腸檢查 肛門、直腸指診 2
(十)脊柱與四肢檢查 1.脊柱檢查 2
2.四肢檢查 2
(十一)神經系統檢查 1.中樞性與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鑒別方法 2
2.感覺功能檢查 2
3.運動功能檢查 2
4.中樞性與周圍性癱瘓的鑒別方法 2
5.神經反射檢查 2
四、實驗診斷 (一)血液的一般檢查 1.血紅蛋白測定與紅細胞計數 2
2.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 2
3.血小板檢測 2
4.網織紅細胞計數 2
5.紅細胞沉降率(血沉)檢查 2
(二)血栓與止血檢查 1.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2
2.出血時間測定 2
3.凝血因子檢測 2
4.D-二聚體測定 2
5.DIC檢查法 2
(三)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1.ABO血型系統的臨床意義 2
2.交叉配血試驗 2
(四)骨髓檢查 1.骨髓細胞學檢查的臨床意義 2
2.骨髓增生度分級 2
(五)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1.蛋白質代謝檢查 2
2.膽紅素代謝檢查 2
3.常用血清酶檢查 2
4.病毒性肝炎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 2
(六)腎功能檢查 1.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2
2.血肌酐測定 2
3.血清尿素氮測定 2
4.血清尿酸測定 2
5.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 2
6.濃縮稀釋試驗的臨床意義 2
(七)常用生化檢查 1.血清鉀測定 2
2.血清鈉測定 2
3.血清氯測定 2
4.血清鈣測定 2
5.血清鐵測定 2
6.血糖測定 2
7.糖耐量試驗 2
8.血脂檢查 2
(八)酶學檢查 1.血清淀粉酶測定 2
2.血清心肌酶檢測 2
(九)心肌蛋白檢測 1.肌鈣蛋白T測定 2
2.肌鈣蛋白I測定 2
3.肌紅蛋白測定 2
(十)免疫學檢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2
2.血清補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2
3.抗鏈球菌溶血素“O”測定 2
4.自身抗體檢查的臨床意義 2
5.肥達反應檢測的臨床意義 2
6.梅毒血清學檢查的臨床意義 2
7.艾滋病病毒抗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2
8.腫瘤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 2
9.循環免疫復合物測定的臨床意義 2
10.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2
(十一)尿液檢查 1.正常尿液各種檢查表現 2
2.尿液一般性狀各項檢查異常的臨床意義 2
3.尿液化學檢查異常的臨床意義 2
4.尿液鏡檢異常的臨床意義 2
5.尿沉渣計數的臨床意義 2
(十二)糞便檢查 1.糞便一般性狀檢查 2
2.糞便顯微鏡檢查 2
3.糞便化學檢查 2
4.糞便細菌學檢查 2
(十三)痰液檢查 1.痰液標本收集 2
2.痰液一般性狀檢查 2
3.痰液顯微鏡檢查 2
(十四)漿膜腔穿刺液檢查 1.漿膜腔穿刺液檢查 2
2.滲出液與漏出液鑒別 2
(十五)腦脊液檢查 1.腦脊液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2
2.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腦脊液特點 2
(十六)生殖系統體液檢查 1.陰道分泌物檢查 2
2.精液檢查 2
3.前列腺液檢查 2
五、器械檢查 (一)心電圖檢查 1.常用心電圖導聯 2
2.心電圖測量方法 2
3.心電圖各波段的正常范圍和臨床意義 2
4.平均心電軸 2
5.房、室肥大的心電圖表現 2
6.心肌缺血與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 2
7.常見心律失常的的心電圖表現 2
8.心電圖負荷試驗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2
(二)肺功能檢查 1.肺容積檢查 2
2.肺容量檢查 2
3.通氣功能檢查 2
4.換氣功能檢查 2
5.血氣分析及酸堿度測定 2
6.常見酸堿平衡紊亂的實驗室檢查結果 2
(三)內鏡檢查 1.上消化道內鏡檢查 2
2.下消化道內鏡檢查 2
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2
六、影像診斷 (一)超聲診斷 超聲診斷的臨床應用 2
(二)放射診斷 1.呼吸系統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 2
2.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X線及CT表現 2
(二)放射診斷 3.循環系統常見疾病的X線及CT表現 2
4.消化系統疾病的X線檢查方法 2
5.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的X線、CT及磁共振檢查表現 2
6.泌尿系統常見疾病的X線、CT及磁共振檢查表現 2
7.骨與關節基本病變的X線、CT及磁共振檢查表現 2
8.骨與關節常見疾病的X線、CT及磁共振檢查表現 2
9.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X線、CT及磁共振檢查表現 2
10.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臨床意義 2
(三)放射性核素診斷 1.甲狀腺吸¹³¹碘功能測定 2
2.血清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測定 2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總論 (一)藥物對機體的作用-藥效學 1.藥物作用的基本規律 2
2.藥物的不良反應 2
3.藥物的作用機制 2
二、各論 (一)外周神經系統藥 1.擬膽堿藥 2
2.有機磷酸酯類的毒理與解救藥物 2
3.抗膽堿藥 2
4.擬腎上腺素藥 2
5.抗腎上腺素藥 2
6.局部麻醉藥 2
(二)中樞神經系統藥 1.全身麻醉藥 2
2.鎮靜催眠藥 2
3.抗癲癇藥與抗驚厥藥 2
4.抗精神失常藥 2
5.抗帕金森病藥 2
6.鎮痛藥 2
7.解熱鎮痛抗炎藥 2
(三)自體活性物質 1.H₁受體阻滯藥 2
2.H₂受體阻滯藥 2
(四)內臟系統藥 1.利尿藥與脫水藥 2
2.抗高血壓藥 2
3.抗心律失常藥 2
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2
5.抗心絞痛藥 2
6.血液系統藥 2
7.消化系統藥 2
8.呼吸系統藥 2
(五)內分泌系統藥 1.糖皮質激素類藥 2
2.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2
3.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 2
4.性激素類藥物與避孕藥 2
(六)化學治療藥物 1.合成抗菌藥 2
2.β-內酰胺類抗生素 2
3.大環內酯類與林可霉素類抗生素 2
4.氨基糖苷類與多肽類抗生素 2
5.四環素類 2
6.抗真菌藥與抗病毒藥 2
7.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2
8.抗結核病藥 2
(七)營養保健藥 營養補充藥 2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傳染病學論 (一)傳染病流行過程與特征 1.傳染病流行過程 2
2.傳染病的特征 2
(二)傳染病的診治與預防 1.傳染病的診斷 2
2.傳染病的治療 2
3.傳染病的預防 2
4.近幾年所發傳染病的中醫認識 2
二、各論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二)腎綜合征出血熱 l.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三)艾滋病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 2
6.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四)流行性感冒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五)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六)傷寒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七)細菌性痢疾 1.病原學 2
2.流行病學 2
3.病機病理 2
4.臨床表現 2
5.實驗室檢查 2
6.診斷與鑒別診斷 2
7.治療 2
8.預防 2
(八)近年新發、多發傳染病 1.近年新發的傳染病概況 2
2.近年多發的傳染病概況 2
三、醫院感染 消毒與隔離 1.消毒 2
2.隔離 2
3.醫院感染的預防 2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心理學基礎知識 人的心理現象 1.心理學的內容 2
2.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注意 2
3.情感過程:情緒和情感的定義、分類和作用 2
4.個性的定義、內容和個性心理特征 2
二、心理應激 應激反應 1.應激、應激源及種類 2
2.中介機制和應激反應 2
3.應對與心理防御機制 2
三、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述 1.心身疾病的特點 2
2.心身疾病的診斷要點 2
3.心身疾病的治療原則 2
(二)臨床心身相關問題 1.臨床典型的心身疾病 2
2.睡眠障礙與疼痛心理 2
3.婦科和兒科心身疾病 2
四、心理障礙 (一)心理障礙的概述 1.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 2
2.心理障礙的分類 2
(二)神經癥性障礙 1.神經癥臨床特征與常見癥狀 2
2.臨床常見神經癥性障礙: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強迫癥、神經衰弱 2
(三)其他類型的心理障礙 1.人格障礙及類型 2
2.行為不良 2
五、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意義 2
2.心理健康的標準 2
(二)心理健康的發展 1.不同年齡的心理健康:嬰幼兒、兒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
2.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家庭、學校和職業 2
六、病人心理與醫患關系 (一)病人的心理問題 1.病人角色 2
2.病人的心理需要 2
3.病人的一般心理問題 2
4.各類病人的心理特點:門診、住院和手術病人 2
(二)醫患關系 1.醫患關系的模式與重要性 2
2.醫務人員的心理素質培養 2
3.醫務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 2
考試
學科
單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一、醫學的道德傳統 (一)中國醫學的道德傳統 1.中國醫學道德規范 2
2.中國古代醫學家的道德風范 2
(二)外國醫學的道德傳統 1.外國醫學道德規范 2
2.外國醫學家的道德風范 2
二、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與范疇 (一)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1.不傷害原則 2
2.有利原則 2
3.尊重原則 2
4.公正原則 2
(二)醫學倫理學的基本范疇 1.權利與義務 2
2.情感、良心 2
3.審慎、保密 2
4.榮譽與幸福 2
三、臨床診療的道德要求 (一)臨床診斷的道德要求 1.詢問病史的道德要求 2
2.體格檢查的道德要求 2
3.輔助檢查的道德要求 2
4.會診的道德要求 2
(二)臨床治療的道德要求 1.藥物治療的道德要求 2
2.非藥物治療的道德要求 2
四、疾病預防的道德要求 (一)衛生防疫道德 1.衛生防疫的道德內涵 2
2.衛生防疫的道德要求 2
(二)中醫“治未病”理論的道德內涵 1.“治未病”理論 2
2.“治未病”實踐的道德準則 2
五、醫學研究道德 (一)人體試驗的道德準則 1.有利于醫學和社會發展 2
2.維護受試者利益 2
3.受試者知情同意 2
4.嚴謹的科學態度 2
(二)醫學研究的倫理審查 1.倫理審查程序 2
2.利益沖突的預防 2
六、醫德修養與評價 (一)醫德修養 1.醫德修養含義 2
2.醫德修養的途徑、方法 2
(二)醫德評價 1.醫德評價及標準 2
2.醫德評價方式 2
考試
學科
單 元 細目 要 點 考試
科目



一、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 (一)衛生法中的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
2.民事責任的構成 2
3.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2
(二)衛生法中的行政責任 1.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
2.行政責任的構成 2
3.行政責任的形式 2
(三)衛生法中的刑事責任 1.刑事責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
2.刑事責任的構成 2
二、相關衛生法律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1.醫療衛生事業的原則 2
2.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
3.醫療衛生機構 2
4.醫療衛生人員 2
5.健康促進 2
6.法律責任 2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 1.醫師的基本要求與職責 2
2.執業注冊 2
3.執業規則 2
4.考核和培訓 2
5.法律責任 2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1.法定傳染病的分類 2
2.傳染病防治方針與原則 2
3.傳染病預防 2
4.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 2
5.疫情控制措施 2
6.醫療救治 2
7.法律責任 2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 2
2.報告與信息發布 2
3.應急處理 2
4.法律責任 2
(五)《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1.醫療機構執業 2
2.登記和校驗 2
3.法律責任 2
(六)《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1.處理醫療糾紛的原則 2
2.醫療糾紛的預防 2
3.醫療糾紛的處理 2
4.法律責任 2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篇第六章)醫療損害責任 1.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2
2.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的情形 2
3.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2
4.緊急情況醫療措施的實施 2
5.病歷資料 2
(八)《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1.醫療事故的處理原則與基本要求 2
2.預防與處置 2
3.行政處理與監督 2
4.法律責任 2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 1.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方針、基本原則與保障措施 2
2.中醫藥服務 2
3.中藥保護與發展 2
4.中醫藥人才培養 2
5.中醫藥科學研究 2
6.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 2
7.法律責任 2
(十)《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相關法規 1.藥品研制 2
2.醫療機構藥事管理 2
3.假藥和劣藥 2
4.特殊管理的藥品 2
5.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要求 2
6.法律責任 2
(十一)《處方管理辦法》 1.處方開具與調劑的原則 2
2.處方管理的一般規定 2
3.處方權的獲得 2
4.處方的開具 2
5.監督管理 2
6.法律責任 2
(十二)《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1.總則 2
2.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基本行為規范 2
3.管理人員行為規范 2
4.醫師行為規范 2
5.實施與監督 2

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踐能力

考試
學科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考試科目

西





一、呼吸系統疾病 (一)慢性支氣管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支氣管哮喘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四) 支氣管擴張癥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五)呼吸衰竭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分型 3、4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七)肺炎 1.西醫病原學 3
2.病理 3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鑒別診斷 3、4
8.西醫治療 3、4
9.中醫治療 3、4
(八)肺結核 1.西醫病因、病理 3
2.流行病學 3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 3、4
5.分類 3、4
6.輔助檢查 3、4
7.診斷 3、4
8.鑒別診斷 3、4
9.西醫治療 3、4
10.中醫治療 3、4
11.預防 3
(九)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早期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循環系統疾病 (一)急性心力衰竭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診斷 3、4
4.西醫治療 3、4
5.中醫治療 3、4
(二)慢性心力衰竭 1.西醫病因、誘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心功能分級 3、4
4.臨床表現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鑒別診斷 3、4
8.西醫治療 3、4
9.中醫治療 3、4
10.預防 3
(三)心律失常概述 1.常見心律失常的分類 3
2.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 3
(四)快速性心律失常 1.西醫病因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五)緩慢性心律失常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六)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 1.概念 3
2.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七)高血壓病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9.預防 3、4
(八)心絞痛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九)心肌梗死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并發癥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鑒別診斷 3、4
8.西醫治療 3、4
9.中醫治療 3、4
(十)心臟瓣膜病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十一)感染性心內膜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十二)原發性心肌病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9.預防 3、4
三、消化系統疾病 (一)慢性胃炎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消化性潰瘍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上消化道出血 1.西醫病因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四)潰瘍性結腸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五)胃癌 1.西醫病因、病理 3
2.轉移途徑 3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 3、4
5.輔助檢查 3、4
6.早期診斷 3、4
7.鑒別診斷 3、4
8.西醫治療 3、4
9.中醫治療 3、4
(六)原發性肝癌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早期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七)肝硬化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八)急性胰腺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四、泌尿系統疾病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腎病綜合征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四)尿路感染 1.病原體 3
2.易感因素 3、4
3.感染途徑 3、4
4.中醫病因病機 3、4
5.臨床表現 3、4
6.輔助檢查 3、4
7.診斷 3、4
8.鑒別診斷 3、4
9.西醫治療 3、4
10.中醫治療 3、4
(五)急性腎衰竭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六)慢性腎衰竭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五、血液系統疾病 (一)缺鐵性貧血 1.鐵的代謝 3
2.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3.中醫病因病機 3
4.臨床表現 3、4
5.輔助檢查 3、4
6.診斷 3、4
7.鑒別診斷 3、4
8.西醫治療 3、4
9.中醫治療 3、4
(二)再生障礙性貧血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輸血和輸血反應 1.輸血的適應證 3、4
2.輸血的禁忌證 3、4
3.常見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 3、4
4.輸血反應的處理 3、4
(四)溶血性貧血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9.預防 3、4
(五)白血病概述 1.西醫病因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六)急性白血病 1.分類 3、4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七)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臨床表現 3、4
2.輔助檢查 3、4
3.診斷 3、4
4.鑒別診斷 3、4
5.西醫治療 3、4
6.中醫治療 3、4
(八)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九)白細胞減少癥與粒細胞缺乏癥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六、代謝疾病和營養疾病 (一)糖尿病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并發癥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血脂異常 1.血脂異常的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四)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失常概述 1.正常人水、電解質狀況 3、4
2.正常人水、電解質調節 3、4
(五)失水 1.病因、發病機制 3、4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治療 3、4
(六)水過多和水中毒 1.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治療 3、4
(七)低鈉血癥 1.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治療 3、4
(八)高鈉血癥 1.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治療 3、4
(九)低鉀血癥 1.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治療 3、4
(十)高鉀血癥 1.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治療 3、4
(十一)常見酸堿平衡失常 1.判斷酸堿平衡的常用指標正常值 3
2.病因、發病機制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治療 3、4
(十二)痛風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七、風濕性
疾病
(一)類風濕性關節炎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二)系統性紅斑狼瘡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9.預防 3、4
八、神經系統疾病 (一)腦血管疾病概述 1.腦的血液供應 3
2.腦血液循環的病理生理 3
3.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病因 3
4.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3
5.中醫對腦血管疾病的認識 3、4
(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西醫病因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三)腦血栓形成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四)腦栓塞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五)腔隙性梗死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六)腦出血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七)蛛網膜下腔出血 1.西醫病因、病理 3
2.臨床表現 3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八)帕金森病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九)癲癇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中醫治療 3、4
(十)Alzheimer病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十一)血管性癡呆 1.西醫病因、病理、發病機制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九、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一)中毒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西醫治療 3、4
6.中醫治療 3、4
(二)有機磷殺蟲藥中毒 1.西醫病因、發病機制 3
2.臨床表現 3、4
3.輔助檢查 3、4
4.診斷 3、4
5.鑒別診斷 3、4
6.西醫治療 3、4
7.預防 3、4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西醫病因、病理 3
2.中醫病因病機 3
3.臨床表現 3、4
4.輔助檢查 3、4
5.診斷 3、4
6.鑒別診斷 3、4
7.西醫治療 3、4
8.中醫治療 3、4
9.預防 3、4
十、常用診療操作技術 (一)氣管插管術 1.適應證 3、4
2.禁忌證 3、4
3.注意事項 3、4
(二)機械通氣 1.適應證 3、4
2.禁忌證 3、4
3.撤離呼吸機指征 3、4
4.注意事項 3、4
(三)中心靜脈壓測定術 1.適應證 3、4
2.禁忌證 3、4
3.操作方法 3、4
4.注意事項 3、4
(四)洗胃術 1.適應證 3、4
2.禁忌證 3、4
3.注意事項 3、4
(五)三腔二囊管食管胃底壓迫術 1.操作方法 3、4
2.注意事項 3、4
(六)胸腔穿刺術 1.操作方法 3、4
2.注意事項 3、4
(七)腹腔穿刺術 1.操作方法 3、4
2.注意事項 3、4
(八)腰椎穿刺術 1.操作方法 3、4
2.注意事項 3、4
(九)骨髓穿刺術 1.操作方法 3、4
2.注意事項 3、4

小編推薦:2022中西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難點及趨勢分析

官方確認,2022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延期!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編輯為大家整理的“2022中西醫結合內科主治醫師考試大綱”相關內容,大家了解清楚了嗎?同時也可點擊文章底部或者文章右側的按鈕,免費下載>>>202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的高頻考點/模擬試題等資料哦!

內科主治醫師備考資料全部免費下載

  • 考試大綱
  • 備考計劃   
  • 真題答案與解析
  • 易錯練習
  • 精講知識點
  • 考前沖刺提分   
點擊領取資料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內科主治醫師資格查詢

內科主治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內科主治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內科主治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97资源中文字幕-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