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行業動態 > 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更新時間:2017-03-14 17:12:20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596收藏178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8—14日。有關問題可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反映。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8—14日。有關問題可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反映。具體內容環球網校分享如下:

  相關推薦全國各省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匯總

  關于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的公示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我市推薦的國醫大師候選人黃文政、陳寶貴,全國名中醫候選人張伯禮、武連仲、唐方等五位同志(按推薦順序排序)有關情況公示如下,公示期為2017年3月8—14日。公示期間,有關問題可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反映。

  聯系電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83605568

  市衛生計生委 23337688

  黃文政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黃文政,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8月生,1962年10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54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2年9月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畢業,大專學歷,2008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第二、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黃文政教授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率先提出“少陽三焦樞機不利是慢性腎炎的病機關鍵”,在中醫“少陽主樞”、“少陽三焦為氣化之樞”的理論基礎上,創立了“疏利少陽”的治療大法;他根據古人“腎固藏精瀉濁之總匯”的論述,提出了“腎主藏精又主泄濁”學術觀點,確立以扶腎泄濁法治療慢性腎衰的學術體系。據此形成其獨特的學術思想,在中醫腎臟病領域有一定影響。臨床應用疏利少陽法和扶腎泄濁法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數以萬計,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超過80%。并創制了腎康寧、腎疏寧、扶腎顆粒系列院內制劑,在臨床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療效,深受患者歡迎,為天津中醫藥大

  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频於嘶A。

  黃文政教授1957年考入天津市中醫學校,后轉為天津中醫學院,始受岐黃之學,幸受多位名老中醫的影響。黃文政教授工作后,又在當時中醫內科眾多老師的影響下,通過不斷地學習,逐漸積累,最終學有所成。其中對黃老影響較大的早一輩名老中醫有柴彭年、哈荔田、董曉初等,而柴彭年作為其上級大夫,對其影響最深。

  黃文政教授重視對學術思想繼承人的培養與傳承工作,他教書育人,碩果累累。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博士生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傳承方向博士后合作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共培養碩士生18名,博士生15名;作為第2批、第4批、第5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培養徒弟5名,其中1人被評為“優秀繼承人”;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指導老師,培養了全國優秀臨床人才共20名。其中5人成為天津市和河北省名中醫,10多人擔任國家級學會主委和副主委。

  他重視科研,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其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

  他勤于著述,參與編寫專著5部,其中作為副主編編寫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143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28篇。

  黃文政教授早年參加了援外醫療隊,曾為加蓬前總統邦戈、緬甸前總理吳貌貌卡夫人及兩國政府官員進行保健醫療,多年來為中央首長保健,贏得贊譽。并曾先后赴剛果、加蓬、法國、緬甸、日本、美國及我國中國臺灣省進行醫療、講學和學術交流。長期擔任天津市領導的保健醫療和會診工作,為領導干部的健康保健做出貢獻。

  黃文政教授任職副院長期間,為醫院科研教學工作獻計獻策,積極提高我院科研及教學水平,為我院成為全國省級示范醫院做出貢獻。黃文政教授指導我院腎病科的學科建設,提出許多寶貴建議,我院腎病科為教育部的重點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作為該學科和??频膶W術帶頭人,他為學科和??频慕ㄔO獻計獻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黃文政教授積極指導學會工作。

  黃文政教授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三、第四屆理事,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會長和名譽會長,對學會的建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促進了學會的學術發展。

  陳寶貴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陳寶貴,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49年10月生,1965年10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51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78年8月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第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從醫51年,始終堅守臨床一線并承擔和主持科研教學工作。臨床擅長治療中醫內科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創制“胃炎潰瘍散”獲國家發明專利。在治療及預防老年癡呆上取得很大成績。形成完整的學術思想:①依據《內經》“五神藏”理論,創立“腦病從神論治”的學術思想,指導老年腦病預防和治療;把中醫藥用于腦外傷圍手術期,顯著降低死亡率、致殘率;②提出“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學術特點,用“治胃九法”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療效顯著,尤其是對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治療,有效率90%;③總結獨特的“中醫臨證思辨方法”,系統的概括中醫診病思路,有效指導學生臨床學習及工作;④強調辨證精準、組方配伍精準、用藥配比精準的三精準原則;注重臨證中的證效關系、量效關系、時效關系三關系原則及診療中體現人與自然、人身臟腑經絡器官、人身整體與局部疾病辨證的三統一原則;⑤創體質藥膳食譜,養生防病;⑥傳承張錫純學術思想,形成中西匯通的傳承體系。

  注重中醫師承教育,挖掘整理名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采取中醫傳統“師帶徒”形式帶教學生,堅持每周給學生講課,傳授臨證經驗,批改弟子及學生讀書筆記和臨證醫案近5000篇。致力于張錫純中西醫匯通流派的研究與傳承工作,形成學術傳承譜系。先后培養碩、

  博士、博士后及繼承人51名。指導學生總結老師臨證經驗,整理《陳寶貴醫案選萃》《陳寶貴醫話醫論選》等書籍7部,發表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及相關論文200余篇。

  科研成果:①作為分中心負責人參加的“芪參益氣滴丸對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臨床試驗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②國家973項目1項:腎虛型老年性癡呆中醫證候臨床流行病學調查;③天津市衛計委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課題3項。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①“回神顆粒對缺血性腦損傷腦保護機制”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②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③“補氣化瘀開竅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得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天津市科技成果12項及國家發明專利9項。

  學術著作19部,其中主編3部,主審2部,副主編4部,參編及編委10部。學術論文75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第二作者41篇,第三及以后作者19篇。

  推動醫院發展建設,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幫助武清中醫院建成擁有1000張床位的三級甲等中醫院。引進學科帶頭人,培養、引進碩博士、博士后150余人。注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梯隊培養模式,為醫院培養100余名骨干人才,并將個人榮獲武清區杰出人才的10萬元獎金作為醫院青年人才獎勵基金。

  “非典”期間,研制成“清瘟解毒飲”,組織全區80余萬人飲用預防,使得處在京津之間的武清,無一例“非典”感染病例。援建汶川地震災區,先后16次深入地震重災區陜西略陽,參與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央視1套《新聞30分》和《身邊的感動》兩個欄目專題報道其援建事跡。

  傳播中醫藥文化,對外開展醫療和學術交流。20余年來數十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相繼到美國、加拿大、捷克、馬來西亞等10幾個國家講學,在各類學術會議上做主題演講及專題報告12次,為中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做出一定貢獻。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度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經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現將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公示期為2017年3月8—14日。有關問題可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計生委有關部門反映。具體內容環球網校分享如下:

  相關推薦全國各省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匯總

  張伯禮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張伯禮,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1948年2月生,1968年9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48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82年7月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2008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一、學術思想

  張伯禮教授是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他堅持臨床和研究結合,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堅持中醫中藥相伍。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標,創建并優化臨床治法方案,提高了中醫藥防治冠心病、中風、血管性癡呆等疾病的臨床療效,并結合基礎研究揭示中醫治病的規律。主持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揭示方劑配伍理論的科學內涵,并提出“效應配伍”理論,為中醫臨床用藥和新藥研發提供了理論支撐。主要學術思想有:

  1.病證結合,重在辨證。主張病證同辨。如首創血管性癡呆分期診治方案,被CDFA采用,并寫入規劃教材;建立以辨證論治為主的中風急性期綜合治療方案,提高療效。

  2.瘀痰并治,貴在權辨。本仲景“血不利則為水”之旨,倡痰瘀學說,提出有瘀必有痰,痰瘀互生,治濁宜早的治療策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疑難病癥療效突出??偨YSARS病機是因毒致瘀,因瘀生濕,痰濁交結,壅肺成痹,分期論治,取得較好療效,被WHO引用。

  3.精于配伍,善用對藥。倡導處方行為學,處方配伍精巧,方小量輕。以方劑配伍和藥性理論為基礎,總結系列“對藥”、“隊藥”,用藥特點鮮明,療效突出。

  二、傳承情況

  張伯禮教授師承阮士怡國醫大師,傳承發揚阮老學術思想,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帶領大學和附屬醫院心血管病臨床和科研團隊發展,規模達到300人,獲批教育部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創新團隊、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冠心病)和天津市臨床研究中心,牽頭組建全國冠心病中醫臨床研究聯盟。

  三、科研課題、成果及論著

  張伯禮教授是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推動者和踐行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余項,授權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中醫內科學教材等專著20余部。成果轉化應用到臨床診療和產業發展中,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主要事跡及貢獻

  張伯禮教授48載臨診不輟,年門診5000余人次,臨床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愛戴。在中醫臨床、科研、教育、國際化、中藥現代化及管理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事跡和貢獻如下。

  1.建立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疾病臨床研究與評價技術體系

  圍繞中風、血管性癡呆等重大腦血管疾病,開展了多學科合作研究,系統研究了血管性癡呆、中風等疾病的中醫證型演變規律,提出了診治方案,提高了臨床療效。

  2.完成首個中醫藥防治心肌梗死循證研究,建立中醫藥循證評價技術體系

  主持開展了全國第一個中醫藥對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的循證研究,是第一個中醫界牽頭組織實施的、在WHO試驗注冊平臺注冊、國際衛生研究機構參與評價的大規模臨床研究,是中醫藥循證研究的范例,在行業內起到示范作用,并培養了一批中藥循證研究的人才隊伍。

  3.重視強化“中醫臨床思維”,引領國內外中醫藥教育發展

  重視醫學生“中醫臨床思維”養成,提出了“中醫思維、臨床技能、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主編全國第一套案例式教材;主持制定了第一個《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在全國組織開展20余所院校中醫學專業認證。組織起草的《世界中醫學本科(CMD前)教育標準》被頒布執行,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組

  織全球老師編寫國際通用系列中醫藥教材,保障世界中醫教育的健康發展。

  4.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奔走呼吁

  作為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中醫藥發展相關議案和建議40余項,多項被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采納。十余年來,參與中醫藥法的起草、修訂和調研工作,連續三次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審議工作,為推動《中醫藥法》出臺,做出貢獻。

  獲國務院、中組部等部門授予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等20余項榮譽稱號。

  武連仲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武連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部主任醫師、教授,1941年12月生,1968年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近50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66年7月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2012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2014年榮獲“武連仲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老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主要事跡如下:

  1960年考入天津中醫學院本科學習,是我國首屆六年制中醫大學本科畢業生。1968年參加工作,1972年調入新醫科,自1973年11月調入中醫學院一附院針灸科工作,受到著名針灸老師石學敏教授的親自指導和培養,進行針灸臨床醫療、教學與科研等工作。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中風病治療組兼科研組組長,并擔任中醫病例籌建組副組長、急癥組副組長等職務。1975年總結出“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擔任針灸科教學秘書,后又任針灸臨床教研室主任,長期肩負院內外、國內外從職大到研究生的課堂教學、臨床帶教及日常管理工作。所在科室多次被評為“模范教學集體”,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為人師表先進個人”。1979—1985年在完成天津市7所職大的教學工作中發揮了主要作用。1984年至1987年在天津市針灸骨干醫生脫產培訓班,連續四屆二年制專修班、天津市第四期西學中

  班的針灸臨床課、“日本醫師研修班”(共三屆)的教學任務。1988年赴非洲任中國一加蓬友誼針灸按摩診所所長,通過艱苦努力,不僅促進了中加友誼,還使診所扭虧為盈,為中方獲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診所還被評為“天津市知名外企”。1991年出版近200萬字的針灸巨著《漢英雙解針灸大詞典》,任副主編、副主委。1992年選派為“中蘇友協中醫老師代表團”的針灸老師,赴前蘇聯訪問講學,獲得轟動效果,《人民日報》曾載文報道,此后曾赴德國、法國等地醫療講學,均獲得好評,載譽而歸。1993年以后年門診量三次居全院第一位,據統計個人全年門診量曾連續9年超萬人,屢次獲表彰、嘉獎,被評為市級“九五”立功先進個人。目前個人行醫經歷已被收入《津沽名中醫學術要略-第三集》。

  科研意識強,能獨立完成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組織實施。作為主研人之一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腦梗塞)的臨床試驗研究”獲1981年度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開辟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材”,榮獲1992年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作為主研者之一的“針刺治療瘖痱、類噎嗝325例臨床及試驗研究”獲部級二等獎。作為參研人之一的“針刺治療中風的臨床及試驗研究”獲199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國家“八五”攻關課題的負責人,完成的“針刺鎮痛的臨床及外周機制研究”通過驗收。2014年榮獲“武連仲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老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主編《針灸新悟》《中國針灸妙論技法-針灸大師武連仲教授學術思想及臨床特色》等,參加編寫了《針灸治療學》《實用針灸學》《石學敏針灸臨床集驗》等二十余部學術著作。

  崇尚傳統針灸學,強調辯證論治、匯通中西,擴展中醫思維邏輯、推陳悟新、發展中醫理論和臨床。對“腦、神”的生理、病理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提出中風病機關鍵在于“竅閉神匿”,對醒腦開竅針刺法的創立在理論總結和臨床實踐方面均有建樹。對中醫腦病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揭示了“腦一心一腎軸心”,提出了“腦—督脈一腎一血一心五位一體”等理論,臨床重視調“神”,根據“神氣”在各種疾病及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表現,運用不同的調神方法??偨Y了“神的生理病理”“中風病機關鍵”等理論。潛心鉆研,不斷創新,對中風、癔病、痛癥、周圍神經損傷、假性球麻痹、小兒抽動癥等神經系統諸病,痙攣性斜頸等癥均有獨到的見解。

  唐方同志基本情況和主要事跡

  唐方,天津市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原科主任、主任醫師,1953年3月生,1976年10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從事中醫藥工作41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1997年12月日本近畿大學醫學部東洋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后結業,2012年被評為天津市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老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事跡如下:

  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近40年來,深知作為一名醫者,應謹守醫德,心系患者,將繼承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作為一名教師,應孜孜不倦,求實創新,嚴謹勤奮,方能言之有物,為人師表。并以此作為行醫、為師的準則。工作中能夠勤奮鉆研,持之以恒地不斷學習領悟本專業博大精深基礎理論的精髓。臨床診療中能夠摒棄雜念堅守老師的醫訓,注重發揮中醫特色,以簡、便、廉的中醫治療,耐心、細心地對待每一位患者。每周臨診4次,擅長中醫兒科、中醫消化、消化病中藥藥理學研究。學術與治療特色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一、學術特色:依據“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風易動”生理特征。對于小兒重證咳嗽、高熱、腹瀉及抽動癥等病癥擅長從肝論治,對清肝、疏肝、柔肝、平肝法的應用獨具心法;在脾胃病(小兒疳證、UC、FD 、IBD)治療中,提出“芳香運脾調整中焦氣機”理論,圍繞中焦氣機,運用古方,剪裁得當;提出小兒外感熱病分期治療4原則,以及汗法、下法施用要點。對于慢性咳喘類疾病的獨特學術見解為“三臟分治”緊抓主癥,中西診斷相結合,判斷病情進退轉折。

  二、診療特色:

  (一)在立足于傳統醫學診法基礎之上,秉承傳統醫學精華,四診合參首重望診,中西結合綜合判斷。倡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整體審察定位定性后,在判斷本虛標實之輕重緩急、預測病情轉歸中,借助肺部聽診、胸片及肺功能等檢測,綜合判斷疾病之向愈,有益于對肺系病證的細加把握。

  (二)遣方用藥,活用古方。善運用古方主治病證之病機,不拘泥于原文,靈活應用經典原方;遣方用藥不求多但求精。提出:通過增損藥量與精確配伍精減組方藥味,突出藥隨證轉的分段施治,縮短治療周期的治療理念。

  三、堅守中醫特色,以科研促專業理論發揚光大主張結合醫院資源特長,堅持繼承中發揮中醫學優勢。利用研究生教育,科學闡釋中醫相關基礎理論與治則、治法,堅定專業人員堅守專業的自信??偨Y提出:通過復方、拆方、藥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不同化學層次;自整體實驗、組織器官、細胞亞細胞等藥理水平;小腸吸收功能、腸屏障保護、胃動力調節細胞信號通路等多方位、多靶點闡釋復方藥理作用機制、藥效物質基礎及其靶點。并通過制劑對藥效學影響、最佳配伍比例、調節胃腸動力協同作用,闡釋中醫治則配伍特點及規律的科研思路。率先提出:以中藥復方為基礎,通過拆方明確處方組成藥物作用靶點,選取水煎劑為對照,對相應配方顆粒劑進行藥效學等效性評價,是避開顆粒劑單煎與共煎爭議,客觀評議其藥效作用的可行方法。

  擅長小兒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與中醫脾胃病(小兒腹瀉、疳證、UC、FD 、IBD)臨床治療。在臨床診療工作同時,堅持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指導傳承學員4人,博士生6人,碩士生34人)。門診量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面對大流量患者,憑借對醫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對患者的高度責任感,對中醫事業的摯愛,長期堅持延長工作時間,認真接待每一位患者。2010年被任命為天津市首批名中醫工作室老師,2011年榮獲天津市名中醫稱號。在平凡的崗位上,開拓創新,摒棄雜念,淡泊名利,不趨利于醫的言傳身教,堅持為中醫基礎理論與科學內涵的繼承與發揚做實事,力求在教學相長中對祖國醫學理論的理解進一步升華,以及對中醫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極大地教育并影響著傳承人員的成長。

  環球網校友情提供:天津市2017年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推薦人選情況公示。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7年度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匯總完整版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備考資料全部免費下載

  • 考試大綱
  • 備考計劃   
  • 真題答案與解析
  • 易錯練習
  • 精講知識點
  • 考前沖刺提分   
點擊領取資料

分享到: 編輯:蘭蘭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97资源中文字幕-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