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境影響評價師教務公告 > 環評師考試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38

環評師考試污水處理技術基本知識答疑38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環境影響評價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271.問:采用多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前面2個池顯黑色是不是因為前面負荷高,供養不夠啊?要不要把氧氣開大些呢?如果長時間這樣會不會有不良后果?現在進水COD1000 mg/L之后就這樣,泥色變黑,鏡檢生物數量少,停止一段時間之后悶曝,生物活性又好起來了,生物數量增加,游動速度也快,問下怎么樣才能使進水的濃度再提高點,而不影響生化系統。

  答:多級串聯的池,前面池負荷高,泥發黑很正常的,只是氧供不應求罷了。至于是否增加充氧量的問題,我認為適當增加增加供氧量也可以,蛤效果不一定會明顯,因為除高負荷外還受反應時間限止,如反應時間不足,充最多氧也來不及利用,此外還要考慮反氧量對生物膜的沖刷情況,防止因曝氣量過大而使生物膜過多脫落。

  272.問: 正在調試一座紡織廠廢水處理裝置,主要處理印染廢水,進水水質不穩定,COD:1000-1400 mg/L,色度:600-1000,SS:200 mg/L左右,pH值在12左右。采用的工藝是調節池→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加硫酸中和,物化采用硫酸亞鐵+PAM混凝?,F在出水除了SS外都達排放要求,色度不理想,稍帶黃色,不透明,出水帶有懸浮物?,F在的污水量不多,不能夠持續進水,每天進水時間大概三小時,請問如何解決出水懸浮物高的問題?

  答:色度只能通過物化工序去除,要確認混凝工序是否控制合理,如:亞鐵和PAM是否有分別投加的單元,藥劑投加量是否合理,并有適當的混合攪拌絮凝過程等。出水SS高可能是負荷過低引起污泥發生老化而部分解絮,要嚴格控制曝氣時間,必要時可間斷曝氣,如有二座以上生化池,可停運一部分池。

  273.問:本單位采用接觸氧化工藝,現在兩個氧化池生物膜都掛好了。因為水量不夠,為了維持運行,要投加很多的營養(尿素+磷肥+淀粉),使運行費用增加。因兩個池子都掛好膜了,不知道停一個池子行不行,并且過不久污水量就會增大,一個池子是處理不過來的,現在怎么樣做?可否兩個池子都開而減少曝氣量?

  答:水量太小的話還是停一個池為好,先進好污水后就停止曝氣,停曝期間生物膜厭氣后好氧菌處于休眠狀態,這樣維持一二個星期沒問題。再次運行前應預先曝氣至生物膜初步轉色就可進水,但要注意,再次投運初期,曝氣量不能大,因為嚴重厭氧狀態的生物膜很容易脫落。

  274. 問:有一處理以生產氧化鈷為主的化工廠的廢水處理裝置,廢水的 COD 2200 mg/L、 氨氮 6600 mg/L .現在采用厭氧(加爆氣頭攪拌污泥)+好氧(生物膜接觸法)+缺氧工藝, 這樣的工藝是否有有問題?

  答:這樣的工藝當然有問題,這樣高濃度的氨氮用生物脫氮工藝直接用生物脫氮不行,還會嚴重影響生化,所以必須用吹脫法或化學沉淀法等方法先去除大部分氨氮,然后進行生化。本工藝采用后置反硝化還是合理的,因為廢水碳氮比太低,但后置反硝化要引入一部分原水作反硝化碳源,引入的原水肯定會過量,應該在后面再設一個停留時間短一些的好氧池,把過剩的碳源去除。至于預處理方法還要根據水質特性,如可生化性等才能具體確定。

  275.問:IC裝置的第一反應室與第二反應室負荷差距太大是否會造成浪費?因為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第一反應室導致第二反應室投資效率低下,我們試驗了將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應室,但結果并不好,對此有何建議?

  答:第一反應室與第二反應室負荷應該有較大的差距,如過大當然是浪費,雖然上下反應室的容積比是相對固定的,但在實際運行中二個反應室的負荷差在一定范圍內是動態的,所以這種負荷差與廢水水質和反應條件有關。IC處理負荷確實很高,但上升流速快,會使出水小顆粒比UASB多,加重了后續處理的負擔,也可能在系統內產生堵塞現象。將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應室的做法是不妥的,這樣易加劇出水懸浮固體增多,這樣的運行工況就與EGSB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一個三相分離器罷了。

  276.問:為何有時三槽式氧化溝邊槽靜沉出水時有大量氣泡冒出?

  答:可能是B階段時間短或充氧不足,C階段時間過長,造成污泥層發生酸化,出水時上升流速擾動污泥層使泥內積聚的氨氣逸出,也可能是C階段時間過長出水邊溝污泥缺氧而發生反硝化,使泥內積聚的氮氣逸出。

  277.問: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在調試過程中出現了生物膜變薄的現象,鏡檢發現有大量體積很大周身有毛帶黃色或紫色斑點的生物,二沉池有大量綠色東西浮在水面上,已嚴重影響出水水質。這樣的現象說明什么?該如何處理?

  答:你說的可能是瓢體蟲,在污泥或生物膜嚴重老化前期會大量出現,應該增加進水量,如進水量無法增加,則減少曝氣時間,必要時采用間斷曝氣,有多池運行的,可停運部分生化池。二沉池有大量綠色東西可能是綠藻,不能說是營養太多,這與生物膜老化不矛盾的,雖然生物膜因進水量太少而缺乏營養,而對藻類是足夠的。

  278.問:我們正設計垃圾的滲濾液處理工程,進水COD:8000mg/L,BOD:3500mg/L,出水要求達一級排放標準,擬采用:反硝化+硝化+超濾+NF+RO工藝 ,同時我們在想,是否要以取消NF這段,又沒有把握,請您提出寶貴意見。

  答:垃圾滲濾液性質各異,濃度高且可生化性一般較差,從你們擬用的工藝可知處理后的廢水還要回用,納濾是否可取消我也說不準,但處理這樣的廢液前面的厭氧工序不可少的,否則無法達到處理要求。

  279.問:

  1、我們的好氧池微生物受到原水中樹脂的影響,產生了大量的泡沫,用水澆也沒好轉,表現為生物量減少,活性降低,應如何來消除泡沫?

  2、厭氧工序是采用厭氧濾池,啟動快2月了,生物培養很慢,加足夠的葡萄糖是否行?如何才能加速啟動成功?

  答:要看是什么性質的泡沫,如是化學性泡沫,可用水噴淋(不是用水澆),生物泡沫較難消除,一般在廢水中含水量油脂且污泥負荷低的環境下易形成,如量不多,可用人工潷除或用殺菌劑噴灑在泡沫上(少量多次噴灑,避免殺菌劑大量進入水中),運行中要控制好污泥負荷,防止油脂類物質進入處理系統。

  厭氧系統啟動是比較慢的,光加入葡萄糖不一定行,如果這樣還不如投加適量消化污泥。但主要還是應該控制好培養條件,特別是啟動初期的有機負荷一定要控制好,并有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

  280.問:本單位正在進行處理生活污水的A2/O工藝調試, 現在水量比設計(500m3/d)少很多,100m3左右。加泥接種后,悶曝24小時后,采用間斷曝氣(進一個小時水20m3,然后停水曝氣4個小時,不斷重復)這樣的運行方式是否可行?

  答:培養初期應該采用間斷曝氣,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好曝氣時間,特別要注意曝氣時間過長,因為剛形成的污泥如曝氣時間過長會很快自身氧化掉。如果沒把握控制好曝氣時間,則應該采用“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的保守原則,這里說的曝氣過度或不足不是指曝氣量,而是曝氣時間。先培養好氧池的污泥,缺氧池的污泥以后從好氧池引入就可。

?2009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考試時間:5月23,24日
?2009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網絡遠程輔導方案
?2009環境評價師考試考前必看指南

更多信息請訪問:環境影響評價師頻道   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論壇

環境影響評價師備考資料全部免費下載

  • 考試大綱
  • 備考計劃   
  • 真題答案與解析
  • 易錯練習
  • 精講知識點
  • 考前沖刺提分   
點擊領取資料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環境影響評價師資格查詢

環境影響評價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環境影響評價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97资源中文字幕-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