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  >   高級經濟師   >   學習備考   >  高級經濟師建筑與房地產經濟專業考點:循環經濟

高級經濟師建筑與房地產經濟專業考點:循環經濟

2024-04-12 11:20:02
瀏覽248 點贊 25 收藏 81

循環經濟,也被稱為資源循環型經濟,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實現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模式。它強調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

1循環經濟的定義

循環經濟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

循環經濟在我國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學術界在研究過程中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環境保護的角度、技術范式的角度、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的角度、廣義和狹義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對其作了多種界定。

當前,社會上普遍推行的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循環經濟作出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和特征,同時也指出了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抓住了當前我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現狀,對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2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和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征,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新系統觀。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系統觀要求人類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2)新經濟觀。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在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它強調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生態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3)新價值觀。循環經濟價值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再將其視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認為其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于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新生產觀。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生產觀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中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建立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人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THE END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B2-20210770|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3350號| 京ICP備16038139號| 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20130號| 京網文(2021)2566-713號
知春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7號致真大廈D座4層北區(地鐵10號線西土城出A口)|郵編:100191
版權所有 2003-2022 北京環球創智軟件有限公司| 營業執照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97资源中文字幕-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